第四十一章(2 / 5)

“回禀陛下,臣方才在感慨陛下恢宏大度。”江玉珣回答的非常顺畅。

楼船内舱,天子忍不住微微扬起了唇角。

烟灰色的眼瞳里,也被晨光映得多了几分温度。

走出船舱的江玉珣不由疑惑了一秒。

笑一下都要问?

奇怪,应长川什么时候这么关心臣子了。

-

和去的时候一样,南巡的船队停在了怡河入江处,一行人下船改走陆路回到昭都。

相比去程,这一回花费的时间要更长一些。

等一行

人折腾到昭都时,周遭已是一幅山寒水冷的冬日画卷。

接连下了一.夜的雪如一张薄被盖住了山褐色的土地。

天地之间一片素白,唯独田庄内新垦土地上栽种的小麦,在这个冬日冒出了一些可爱的绿芽。

南巡回来后第一个沐休日。

已经恢复元气的庄有梨,早早便来到了江家田庄。

他一边在堂屋内烤火,一边回忆着南巡途中的经历感慨道:“我回家之后好好想了想,假如不那么晕船的话,还真是走水路更方便舒服,起码有的可以好好睡一觉,而且也不像马车那么颠簸。”

江玉珣也不由伸了个懒腰:

“大周多山,官道也要在山间曲曲绕绕,相比之下还是水路宽敞直接。等未来怡河修好后,从昭都便可直接坐船南下了。”

“真好,”想到和北地截然不同的风光,庄有梨不由向往道,“现在我和爹均已去过东南三郡了,等未来说不定还能带娘亲一道去瞧瞧!”

江玉珣随他一道笑了起来:“定然可以。”

话音刚落,田庄内家吏的声音便从外传了过来:

“公子,现在雪已经停了,您要看酒坊的话就快些去吧,当心一会儿又要下雪——”

江玉珣随着他的话向窗外看去。

方才还如鹅毛一般的大雪不知道什么时候停了下来。

见状,庄有梨也不由眼前一亮:“我也想过去看看!”

“那好,我们一起去。”江玉珣笑着拍了拍手,喝了一口热水后方才从屋内走了出去。

寒风卷着细雪从眼前飘过。

甫一开门,寒气就从屋外涌了进来。

江玉珣不由倒吸一口凉气,向后退了半步:“嘶……外面真的是好冷啊。”

和他一起出来的庄有梨更是冻得直哆嗦:“还是夏天好!”

今日江玉珣穿了一件“纩袍”,袍内里填满了棉絮,质地细软、做工考究,是达官显贵之家最常见的御寒衣物。

大周虽已有棉花,但是在这个大部分百姓都吃不饱饭的年代,它并没有得到广泛推广种植。

目前还算是仅流行于上层社会的奢侈品。

至于大部分平民,到了冬天之后他们只能靠由败絮、鸡毛,甚至蒲苇填充的“缊袍”抵御严寒。

见状,守在外面的家吏柳润连忙将狐裘披在了江玉珣的身上:“公子千万当心别着凉。”

“谢谢,”江玉珣不由朝柳润看了一眼,并放缓脚步问,“你冷的话先去屋内吧,我和有梨一道去酒坊就好。”

柳润连忙摆手:“不冷不冷!这衣服里充的都是新棉,又暖又软!”

说完还抬起衣袖给江玉珣展示了起来。

一般来说,像柳润这种高级家吏,也只能穿主人家退下来的旧衣。

但是今年江家田庄里的所有人都置办了充满了棉絮的崭新冬装。

这全靠卖酒赚来的银钱。

说话

间,柳润已带着两人向田庄一角走去。

凡是路过遇到的佣客,均停下来向江玉珣行礼,并如柳润一般向他展示身上的新衣。

将要走到酒坊时,江玉珣又遇到了一个身着褐色棉衣的中年妇人。

江玉珣虽然不常回家,但还是希望能记住田庄中每一个人的名字。

因此她刚一来,柳润便在一旁小声介绍道:“公子这是石巧平,现在在酒坊做工。”

说话间,这位名叫石巧平妇人已挽着竹篮噼里啪啦说了一堆话,说着说着竟忍不住抹起了泪来。

直到柳润清嗓子提醒,她终是不好意思地转过身去:“……我活了四十多年,还没穿过这么好的衣裳,实在是让公子见笑了。”

去年此时,她还是被匪徒洗劫一空的流民。

谁能想到今年就已能穿上这么好的衣服了!

大半年时间过去,石巧平不但面色红润,脸上也长了不少肉。

与初遇时凄苦的模样呈天壤之别。

想起过去的事,她不由鼻酸,并忍不住想要跪地朝江玉珣行礼。

江玉珣被她的大礼吓了一跳:“阿婶快起来!”

接着便和庄有梨一道把人扶了起来:“你们今年帮我开垦田庄、酿酒制曲,忙了整整两季,这都是你们该得的东西。”

同时转移话题道:“对了……阿婶既在此处做工,那不如带我们进酒坊去看看?”

听到这里,石巧平连忙一边擦泪一边如数家珍地朝他说了起来:“自然自然!江大人,今年我们已经试过了几种常见的粮食,稻酒绵柔、黍酒香、稷酒醇

最新小说: 我是射手 穿越上古定生肖 儒道我有一诗可镇山河 子木传 九灵囚天 寡王修仙:这辈子也要寡到最后 道之巅,方氏仙 嫌我杂灵根,我无敌了你们哭什么 金戈伴君行 大道偷渡者